Thursday, March 20, 2014

Gordon模型的局限和股票估值

绝对价值(内在价值)
以前多数人在寻找股票的绝对价值,什么是公司的内在价值?有一个广泛接受的“红利贴现估值模型”,估值V0=D1贴现+D2贴现+...+(Dn贴现+Pn贴现)。Dn--指第n年的红利;Pn--指第n年卖出股票的价格,假设企业能永续运营,而股票一直不卖,则Pn代表第n年以后的所有红利贴现。所以,如果n足够大,则估值V0=所有预期红利的贴现值。这个公式几乎没有实战的意义,但它对公司内在价值的理解作了一个相当明确并广泛被接受的说明。这个公式是否忽略了资本利得(即留存利润再投资的收益)呢?由于Pn包含了资本利得,故并没有忽略资本利得。

一、Gorden模型
亦称固定增长的红利贴现模型,因Gorden普及了这个模型而被命名。假设持股一年,并假设红利每年以固定的增长率g增长,则公式一可以简化为
  • 公式一:V0=D1/(K-g)
注:V0--现在的估值;D1--注意是一年后的预期红利,而不是本年度已实现的收益;K--“必要收益率”亦称“市场资本化率”:根据风险高低和利率而调整的合理收益率,由于资本预期收益率在均衡时应该等于K,故又可以叫预期收益率。g--红利以固定的增长率g增长。
  
假设公司有更好收益率的投资机会,留存部分收益,而不是全部以红利派发。公式二就转化如下:
  • 公式二:V0=E1*(1-b)/(K-b*ROE)
E1指一年后预期的净收益,ROE是新投资的股权收益率,b是再投资率(即再投资资金占盈利的百分比),则g=再投资收益/账面价值=(再投资收益/整个收益)*(整个收益/账面价值)=b*ROE。如果全部分红,即b=0,则D1=E1,否则D1=E1*(1-b)。
意义:当ROE>K时,b越大,则V0迅速增大,即投资于回报率大于社会预期收益率的项目,会使股价大增;而一个低资产收益率的公司,要扩大投资在原项目,而不是高收益的新项目时,则有弊无利,全部分红更好,如中国铁建。
缺点:公式一、二的前提是公司永续经营,且红利稳定或稳定增长,很难找。

二、估值的底线
  1. 清算价值(本-格林汉姆的方法)
  2. 期次的底线是重置成本,约等于净资产。

   三、MM自由现金流估值
相对价值

目前,证券分析更注重被估值公司的相对价值,即与同行业其它公司或本行业均值的比较。一个重要的概念是:绝大多数情形下估值是不精确的,所谓“黄金有价玉无价”。
  1. 估值模型有很多假设条件,并简化环境。
  2. 估值的不精确并不影响估值的重要性,估值的重要性通过同类股票的比较来得出买卖的决策。
  3. 估值明显受大众心理和经济周期的影响,除非你也象巴菲特一样,持股十年。
  4. 不同类型的公司估值方法并不一样,没有通用的模型,有些股票根本算不到合适的模型,如有发展潜力的、目前尚亏损的网络公司,人们只能用点击率和业务收入的比较来判断公司的优劣。从此角度而言主,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独创办法。

一、彼得-林奇:市盈率估值模型 
华尔街的实战经验:增长率应大致与市盈率相等。

学院派教科书认为这些经验“可能与红利帖现模型的一些形式是一致的,尽管常有有差异”。由于PE=P0/E1=V0/E1=(1-b)/(k-b*ROE),他们更强调以下结论:1,市盈率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增长的指标,再投资率越高,增长率就越高,但市盈率并不一定高。当ROE<k时就是这种情形。但ROE>k时,PE会陡然增高。2,公司的风险越高,必要收益率也越高,即或k值越大。因此市盈率越小。当然这是不考虑增长率的变化时。请注意:市盈率是用下一年预期收益计算出来的(这与我们平时的习惯不同)。
我认为这是一个快速评估方法,结果多是上限(也许因为目前处在熊市)。适用于三五年内快速增长且平稳的公司,特别适用于增长加速的公司。

二、基于同类型的公司之间的比较的其它估值模型
  1. 市值/帐面价值比率
  2. 市值/现金流比率
  3. 市值/销售额比率
“银行贷款”模型

Gordon模型假设企业的经营是永续的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估值取决于你对公司的发展能预期多长时间,一年?五年或十年?不同的时间点,估值结果是不同的。如果企业没有特别垄断优势,上市前三年业绩非常好,处于盈市高峰期,在上市时如何评估呢?
受巴菲特“不固定利息的股权债券”思想启发,本人设计了此模型。原理:投资者类似于银行,放贷给公司A元(或估值,公司用股票抵押A元)。通过预测每年的增长率来计算净利润总额B,而B应等于利息总额,通过利息总额贴现贷款额A,即估值。此过程复杂,可通过EXCELL表格来完成。到期收回本息,即A+B。此模型主要针对近期增长很快,但持续时间不长,且增长率变化较大的公司。
例子:海普瑞如果持股2-3年,且净利增长第1到第3年分别为50%,30%,10%,用此模型估值,约121--186元/股,我认为与股价市场表现相当地匹配。
估值是一个范围,而不是一个精确的价位。如果一个人认为某企业明年增长50%,后年增长30%,大后年这个行业不确定非常大,只愿意持股二年;而另一个人虽同意明后年的预期,但他比较肯定,此企业在第三年还能增长15%,他买入股票后准备持股三年,两人的估值是不一样的:后者愿意出更高的价。如果公司符合永续稳定,则估值可用5年期的贴现值替代;如果一个可预期增长期为3年的公司,其估值范围在2-3年贴现值之间;如果一个公司目前非常赚钱,但市场不确定很大,则估值范围在1-2年贴现值之间,巴菲特说“头一年不赚钱没有关系,只要以后每年能够有20%的股东权益报酬率……” 实际上,没有哪个人能预测五年后的事,所以银行的长期贷款最长时间是五年,巴菲特能持股十年,他不仅仅是要五年才重新评估一次,而是年年要跟踪。
意义:
  1. 此模型的结果是比较保守的,A-因为公司除了支付利息,自己还要有利润才行;B-贴现时间越短,估值越保守,因为五年的长期贷款利率目前不及6%,但因复利原因,第二年起就超过了10%。
  2. 模型适应性强,不必是稳定增长的红利,也不必是稳定增长的净利润。
  3. 误差主要来源于对未来数年的增长率的预期的准确性和持股时间。
  4. 找出持续竞争力的公司,预测时间越长,你的发现就可能越大。
  5. 缺陷:原理上不适合短线评估。

No comments: